12/14/2018

上銀科技的研發和推動產學合作

萬年生,76歲熱血歐吉桑,用研發讓世界看得起MIT,今周刊,2018-11-07
「現在我們是日本傳動零件第二大在地供應商,占有率超過日本精工(NSK)、東晟(IKO)和椿本(Tsubaki)。」別看卓永財說得一派輕鬆,要讓台灣製造敲開由日本製造掌握的技術局面,甚至後發先至,其實困難重重。 
日本市場,是上銀整體營運的縮影。今年前三季,上銀營收近二二七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十五.五九元,雙雙超越去年全年水準;法人預估,二○一八年營收更可望寫下新高的三百億元,有機會挑戰賺進兩個股本。 
此外,卓永財也因一九二一%的總股東報酬率、市值增加一二三六億新台幣等綜合績效,在九月摘下《哈佛商業評論》「二○一八台灣執行長五十強」第八名。...
以展場上吸引不少國際買家目光的智慧螺桿來說,便是在既有的「滾珠螺桿」上,新增壽命、震動、潤滑、溫度診斷等感測器,訊號同步上傳雲端遠端多機監控,能在精密加工過程有任何異常時提前預警,確保品質並避免停機造成損失。

「智慧製造如火如荼,我們展出智慧螺桿已經六年,日本同業慢了兩拍……,」卓永財不諱言,上銀購併的德國螺桿廠今年已滿二十五周年;從三星手中接下的莫斯科實驗室明年滿二十年;旗下專供機器人技術的以色列廠,明年也要步入十周年,都是過去深耕蓄積的研發動能帶來如今豐沛的成果,「八月正式宣布諧波減速機量產,代表(負重)二十公斤以下機器人所有關鍵零組件都能自己做,……過去若沒投資,關鍵產品不可能一一問世。」... 
「你公司每股盈餘一年少一毛可不可以?」又有一次,卓永財跟一位老闆說,用那一毛錢,一年就能投入一千萬元去做產學合作研發。他認為,人才從學校來,經費對學校有幫助,有錢訓練學生,提供工讀和研發機會,學生畢業半熟手,可能去你公司或到產業,對產業有幫助,何樂不為。

上銀每年斥資上千萬元頒發「優秀機械碩士論文獎」,頭獎百萬元,還招待獲獎的數十位師生到日本國際工具機展參觀,十五年不間斷;七年前,又新增優秀博士論文獎,首獎獎勵四十萬元人民幣,成了兩岸機械業學術研究的最高獎項。鼓勵研發和布局未來之深,業界罕見。 
可惜,有的機械業老闆,「可以花三十萬元買高爾夫球具,產學合作丟三十萬元不幹!」為什麼不願意?「打高爾夫比較好呀,家裡蓋房子比較好呀,泡妞比較好呀。」七十六歲的卓永財炮火依然猛烈。... 
「我心裡想,台灣下一代、下下一代也要這樣(被人看不起)?我就努力,把這一代搞好,讓下一代比較好。所以多做一點事,也就不會抱怨了。」他這樣吐露心聲,「為什麼我要推產學合作?我希望台灣產業呷好道相報,大家一起拉起來,不拉起來,台灣下世代永遠跟我一樣,被人看不起。」 
卓永財一直在努力改變日本人的想法,不只自己有生意,也要改變台灣製造的形象。「董事長永遠充滿生命力。」蔡惠卿觀察,卓永財從小在貧困的環境長大,認真工作,改變了自己、家庭生活,更從公司營運延伸到產業、國家形象,希望下一代能揚眉吐氣,抬頭挺胸走到全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