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2012

第一次用英文上課 (續集)

上我課程的六位菲律賓同學是大二資工系學生,之前已經學過 C 語言和資料結構。關於其學習成效,套用托爾斯泰小說的話 (1) 來說明挺恰當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也就是說,快樂的學習都是相似的,不快樂的學習各有各的不快樂。

他們早上先上三小時的跆拳道,接著上 1:20 我的 Java 課程,喜歡寫程式的同學雖然累垮了在打瞌睡,但是,較困難的單機排程作業也會寫 (2)。

不喜歡的同學,第一個相對簡單的 if/else 作業就已經在我面前使用 google 找答案!有的則是連上課講義也不帶,空手來上課。有的則是 dos 底下的編譯指令 (javac filename.java) 也記不住。有的則是看起來很認真,但是作業和考試就是不會。有的則是覺得我的進度太快 (3)。

這一切聽起來似乎很熟悉!其學習的動機和成效也和我們的學生一樣,呈現 (小樣本下的) 常態分配 。

另外一個原因,則為文化震撼 (cultural shock)。當我第一次走在美國校園時,看到那麼多外國人時,方向感還可以的我就迷路了,不,應該更正為只有我是外國人,看到那麼多阿兜仔頭就暈了。我們上課、交作業的方式和要求極可能和他們不一樣,但是,這些學生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適應。

當然,該校的目的也希望能夠加強其學生的中文能力。除了正式的課程外,學校也安排翻譯系的學生成為其朋友,無形之中的語言和文化交流就自然而然地完成。我想這也是三星人才培育方法的用意吧。

(1) 安娜·卡列尼娜

(2) 單機排程屬於生管和資工,使用到的技巧有陣列排序 (array sorting) 和 method reuse,程式約 200 行。題目 

(3) 參見我的上課網頁,三小時上一章,每週上六小時,也可能是覺得進度快的原因。

2/23/2012

電玩、數位內容和高中職數學課程的關係

系上新開了數位內容創作學士學位學程,招生對象為高中 (新生大部份是數乙) 和高職生。

我負責教大一必修六學分的多媒體數學 (1),上學期介紹線性代數的基本概念和其廣泛的應用,強調在電玩和數位內容的應用。下學期講授算圖 (rendering)、動畫 (animation) 和模擬 (simulation),教授的工具有 (數學) 微積分、機率、數值分析、(物理) 力學。許多的內容和數位內容無關,原因請見 (2,投影片 1.4 至 1.6,使用 Acrobat reader 中功能『編輯 / 尋找』較快)。 

教科書 (James M. Van Verth and Lars M. Bishop) 和主要參考書 (E. Lengyel) 的三位作者都是業界的工程師 (1)。找不到適當的中文教科書或中譯本,而且大部份的網路資料是英文的,顯現英文閱讀的重要性。這些課本通常假設學生學過微積分、機率和線性代數,問題是我們的大一學生都沒有學過,所以對我而言是一大挑戰 (3)。 

以下舉例說明課程內容和高中職數學課程的關係

多項式:(微積分和力學) 地表運動的拋物線 (憤怒鳥) (2,14-60),動畫 (2,10-13)

指數和對數:物體的運動 (2,13-13)

三角函數:極座標 (2,1-116),物體的旋轉 (2,3_14),將 3D 內容投影成 2D 的螢幕 (相似三角形) (2,6-14),(分析聲音影像) Fourier series (2,14-50),周期性的現象 (如潮汐、聲波) 或運動 (2,13-13) 

機率:碎形 (2,11-29),隨機運動的數學基礎 (4) 

幾何:光束追蹤使用球和射線 (2,12-14),描述物體的三角形 (5)、線、面、球等等 

線性代數:使用內積決定是否呈現物體和碰撞反應 (2,1-57 到 1-59),2D 影像是矩陣 (2,2_109),資訊檢索 (2,1-60,和數位內容無關),Google 查詢結果的排序方法 (2,2_118,和數位內容無關) 

(1) 學位學程唯一的數學課程。多媒體的範圍比本課程廣,例如聲音、影像等等。課程名稱不是我訂定的,我只負責上課。上課網站 

(2) 上課所有的投影片如下,其安排順序 1 (124 頁)、2 (124 頁)、3 (44 頁)、5 (12 頁)、6 (35 頁)、14 (63 頁)、10 (45 頁)、13 (16 頁)、11 (29 頁)、12 (24 頁)。所有的網路資料因版權問題,所以沒有放在投影片之中。 

(3) 這些課程都是資工系的必修課。資工系也有開設相關的課程,通常稱為電腦圖學 (computer graphics)。為了加強學習的效果,我補充了許多的內容,例如看了幾本書、看 YouTube 影片、使用畫圖軟體 GeoGebra、使用 Excel 做計算、使用網路上的 applet 來展現各種效果、網路上圖片和影片、觀看別人的上課內容等等。為了準備下學期的課程內容和作業 (和解答),大概花了 250 小時以上。如果沒有網路上的資料,一定會更久。

(4) 下雨  

(5) 請使用 google 圖片查詢『 3d convex polygon』,可以瞭解物體由三角形或四邊形所構成。

2/16/2012

第一次用英文上課

學校和菲律賓 Grace Christian College 簽訂國際交流,上學期初,由我們學校老師開設一些全英語課程給來訪學生上,學期中 9 週要上 54 小時,我們系分到 Java (電腦程式)。當系主任打電話給我時,心中頗為猶豫,一來因為該學期已經要開二門新課,非常忙碌;再者我的英文講得不好。不過,在美國念完博士的我,第二個理由似乎講不出口。

在美國念書的時候,似乎不曾連續講超過一小時的英文,更何況是要上課 3 小時,加上我的語言能力不好,實在很為難。為了提昇自己的競爭力,還是硬著頭皮接下這個任務!

上課前的一二週,因為壓力大,幾乎天天半夜 3、4 點就會醒來,夢中也開始說英文,一般稱為外國語言焦慮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第一天上課,沒想到這些菲律賓的同學會講閔南語,當下有衝動,想用台語教 Java。不過,似乎比英文難。說來奇怪,當我發現他們的英文不像是 native speaker,原先的焦慮全不見了!所以上課中還講了不少的 aggie jokes。

這當然是個很有趣的經驗,也交換了許多的看法。同學們說他們喜歡學校的食物 (便宜又好吃)、喜歡會令人感冒的天氣、也想要到台灣念研究所和工作。他們在菲律賓的學費是每學期 7 萬 3 台幣,聽到我們的國民所得和學費,有點羨慕 (1)。

離開前的一晚,該校校長請我們吃飯,為了測試我的語言焦慮是否還在,特別坐在另外一位美籍老師的對面,沒想到我的英文又開始 卡 ~ ~ 卡 ~ ~ 了 ~ ~

(1) 菲律賓 2009 年平均國民所得 1,864 美元他們是新創的學校,上我課程的大二資工系學生只有六位,這也是他們學費較高的部份原因。但是,菲律賓大學部及研究所每年學費約台幣 4 萬到 10 萬元,所以 (菲律賓學費 除以 菲律賓國民所得) 還是遠大於 (臺灣學費 除以 臺灣國民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