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2020

矽谷創業之神陳五福的創投心法練成術

連以婷 「坦白說,我開始走創投是失敗的!」矽谷創業之神陳五福的創投心法練成術科技新報2020 年 02 月 28 日

坦白說我開始走創投是失敗的,因為做投資時還是依循過去當創業家的心態,但這兩者其實很不一樣。創業家要非常樂觀,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創業成功的機率可能十之一二,如果不保持樂觀的心態、不相信現在做的事情會成功,別說做下去連創業都不敢想。

但做創投的人則要倒過來,要非常的謹慎、要抽絲剝繭找出所有可能的失敗風險,與創業家互相制衡並補足他們不懂的地方,提醒他們需要小心的部分。我一開始做創投就過於同理這些創業家,好像把過去那份創業的激情投射在他們身上,於是就跟著他們樂觀,反而缺少了制衡力。...

此外我們也把一些台灣創業團隊送到矽谷去,例如放到 plug and play 去感受到當地的氛圍。他們回來的心得很多都指出兩地之間的差異,例如台灣對產品、想法太多保護、很受限制,好像有什麼秘密,就怕東西被偷走,而在矽谷當然技術有保護,但互相之間很願意幫忙,可以很開放可能性很高。假如跟人家說一下就會被偷走的東西本來就沒有價值!

我認為台灣的創業環境朝向矽谷方向走是對的,技術人才要懂市場,還要國際化,因此英文很重要。...

從美國回來後發現台灣相對美國更有階級感,例如妳叫我「陳董」而不是叫我的名字。但在美國就算你碰到比爾蓋茲,還是會叫他比爾,不會叫他「蓋茲董」。這在我們的文化中是「有禮貌」,但在科技業中,這種階級就就會對公司發展產生影響,也對新創團隊不好。

因為每個人知道的都很有限,你在某方面多成功,不代表你在其他方面都很懂。所以我從階層這樣分析,感覺台灣的大老闆願意出錢給你做新創,但要叫他們當業師(mentor)是不太容易。但在美國不會這樣,你看 FB 的祖克柏,他跟你見面不會像大老闆一樣。

所以我會跟公司說有階層是因為職務不一樣,但是每一個階層都很重要,而且不只是聽命,如果大家都聽命,那這家科技公司就只有一個人的頭腦在用,這家公司的成功機會就不大。...

我從 3G 起家,那時候全球通訊協定有三個標準:TD-SCDMA(中國)、W-CDMA(歐規)、CDMA2000(美規,高通),而 TD-SCDMA 是我與另外 3 位教授在美國開發後移回中國,之後成為世界 3G 的行動通訊標準之一。雖然我對 3G 很熟悉,但後來出現的 4G 就沒有很注意,因為 3G 變成 4G 就是速度快一點,沒什麼大的突破性。

什麼是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就以通訊領域來說,從過去習慣使用的電路交換轉進到封包交換就是典範轉移。以前打電話時是佔線的,但大部分的時候沒有在使用,而封包交換則是只有使用時才佔線,效率提高很多。當典範一改機會就多很多。以建築來做比喻,當市場開發出新的打地基方法,為了配合地基改動,上面原有的建築方式就需要重新調整,整個打掉重塑。我的學經歷剛好趕上封包交換和 3G 發展那個時代,很幸運地參與了地基的架構,所以自然就看到上面的建築方式都不對,因而看到很多機會,之後成立的公司自然就能抓到趨勢。

同樣的,我現在看 5G 也有這種感覺。未來整個網路架構都需要翻新一次,很多設備都必須要汰換,以前不能做的事因著 5G 現在都能進行,像是自駕車、工廠自動化。無論是基礎設備或是上層的軟體、服務、平台,都會跟現在我們所用的不一樣,這就是機會。

我認為 5G 對台灣是很大機會,機會在哪裡?首先,5G 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擴大到人與物、物與物的聯繫,在終端機的需求量變很大,以量取勝是台灣擅長的。此外,網路虛擬化和標準化的興起對台灣是另一個優勢,以前硬體、軟體是綁在一起,台灣廠商很難打進去,但虛擬化後把各個平台切開並標準化後,使用者可以自由地移來移去做搭配,剛好底層硬體又是台灣的強項,我們擅長提供最好最便宜的硬體,讓其他國家在上面做軟體。

但我還是要強調,做最底層的硬體仍然不夠,而是要慢慢往上層發展,並在產品發展初期時就與軟體、系統大廠建立技術上的互信關係,也就是 interoperability(協同工作能力或互用性),這在現今的產業發展上越來越重要。最終若我們能突破過去做硬體由下而上的習慣,改以先看市場要什麼,從系統整體面的思維由上而下來規劃產品,就離矽谷那些公司不遠了。我相信 5G 繼續發展下去將是台灣的突破口,我現在就是在幫忙把一個 5G 團隊帶回台灣,從系統面切入整合軟硬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