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2020

外交官的涵養與應變

朱敬一,外交官的涵養與應變,風傳媒,2020-04-30
什麼是「外交」,不需要我來定義;維基百科裡對於外交的歷史緣起、功能特色、正式與非正式外交、外交豁免等,都有詳盡的介紹。但是「外交是什麼」與「如何做好外交」,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我是經濟學研究者,算是熟悉國際經濟體系與經濟學理論;我做過科技首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了解科技發展與產業,也對台灣官僚體系的運作了然於心。但是如何將經濟學與科技產業的知識背景「融入」外交場域,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裡可以先說結論:我認為做好外交官,只有四個字,涵養、應變。仔細一點分析,應變又來自於涵養。所以外交官的本事,就是以「涵養」二字為根基。
可是這說了不是等於沒說嗎?「涵養」又是什麼呢?記得2000年總統大選辯論時,民間的提問代表黃崑巖教授提出一個問題問各個候選人:「請問什麼是教養?」當時的幾位候選人都未能提供理想的回答。事後,黃教授應出版社之邀,寫了一本書《黃崑巖談教養》,至少給了一個他認可的答案。黃教授說,「教養如風」;我們很難描述「風」是什麼,但是風吹拂面,臨拂之人都能清楚感受。這有點像是孔子說的:君子之德風,風行草偃。教養難以名狀,但是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對方」一定感受得出來。... 
我的看法是:新的貿易規則來自於新的經貿環境。我們對於新經濟環境一定要先有充分了解,然後才有能力去彙整新規則。規則只是工具,要理解「將被新規則規範」的新環境,才是真正的關鍵。當然,這個新環境不只是經濟面,也包括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互動與衝突,因此也需要了解國際政治與地緣政治的局勢。...
文中舉十例說明
讀書有助理解美中貿易衝突 
讀這些雜書為什麼有助於外交工作的「涵養」呢?我講不出什麼絕對的道理。但是用幾個例子,應該就能清楚描繪。請注意:我不是要說「讀A這本書對於處理Z這件事有用、讀B書對於處理Y有用」。讀書不是為了「有用」而讀,至少事前不知道有什麼用;但是我們越是不執著於其應用,就越能自然而然地找到應用的方向。幾十年來這是我一貫的看法,名之為「不住相讀書」。不住相讀書,就自然而然能夠孕育涵養。
讀書能豐富與外國人的互動 
讀書有助尋找戰略切入點 
讀書也有助於「應變」 
學問為濟世之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