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舊用老廠房的可樂果,換上最新的製造魂!工廠天天跟超商連線,
蒐集銷售數字、促銷成果等大數據,算出 4 天後,
要生產多少包不同口味的可樂果 (攝影者.程思迪)
改變,緣起於危機。二○○○年後,國際大廠挾帶大量廣告資源湧進台灣,當可樂果遇上洋芋片的競爭,當時聯華食品董事長李開源驚覺,可樂果的消費者多是三十歲以上逐漸老化族群。然而,公司卻像台灣諸多老企業的縮影,平常預估銷售量,常常就是「筊杯」或者「照抄」去年銷售量再加上一○%,非常脫節。
聯華曾選擇一條沒這麼難的路:直接做多種口味商品,從一種口味,擴增到十一種,包裝從四十克隨手包,到四百克野餐包一應俱全,品項一下子由一百多種擴張到五百種以上,但最後卻慘烈收場,如其三年前推出,甜口味迷你可樂果跟符合健康概念的可樂果 light,根本不受歡迎,不僅庫存暴增,投資上百萬元的迷你可樂果產線就此報廢。...
以前三天換一次線,現在,一天換掉兩次產線已經是家常便飯。
江志強說,現在工廠要生產什麼,都根據消費者的行為決定。
當你在便利店買一包可樂果,銷售數據會立即回傳到聯華林口工廠,電腦計算當天通路銷售數字、原物料供應、庫存狀況與促銷活動等十多種變數,計算出四天後最適合生產排程。在 2000 年時,可樂果有三種口味,現在,已經有 11 種口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