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019

精準施肥、驅蟲全年無休 小農一人都搞定

黃亞琪,精準施肥、驅蟲全年無休 小農一人都搞定,今周刊,2019-01-23
玩味的是,泥土和空氣中隱藏的「詭譎迷離」,是肉眼看不見的。然而,陳健章堅信著古老智慧,也倚重著科技解決問題的威力。「智慧化還是要流汗的。」他解釋,這裡插了約一百支的感應器,從泥土下的溫度、地底鑽的蟲子,到土地上的溼度、酸鹼值,都是被蒐集的數據;空氣中飄散的粉塵、風向、紅外線等變數,也不放過。...
相較過去農民看見有蟲卵出現才灑農藥,或什麼都沒看見就「預防性」地大量噴灑,這個團隊透過土地到空氣中變化的數據,至今能在病蟲害大爆發前二十天,控制智慧蟲罐自動噴灑非化學性的生物抑制劑,讓蟲子體內的鉀離子不能作用,「那麼蟲子是被『餓死』的,而非被農藥『毒死』的。」陳健章說明。 
同時,利用驅蟲燈光源調控,讓蟲子到了夜晚自動「瞎掉」,只能乖乖停留在葉面上而不會去咬它;以及能自動給水、給肥料,AI宛如充滿電能的工作狂,時刻不罷工!... 
種種努力帶來顯而易見的成果。以薑黃為例,種植週期約九個月,過去多因灑藥造成土地酸化,九五%農藥幾乎是被泥土吸收而酸化,休耕期達兩年,更嚴重的是,土地無法永續;不灑藥後,土地不需要喘息空間,就不用休耕,可從源頭控制產銷量,且相對過去還能省下八成水量。 
科技配套人的經驗
融入老農數據,教機器學習 
有趣的是,數據納入了資料庫,遊戲才正要開始呢!「我相信的是七○%可能的複製性。要學習,當然是跟最懂的人學,就是老農經驗。」就是科技配套人的經驗,陳健章指出,如果AI模型說五分鐘給水,而老農經驗是六分鐘,那老農經驗就變成新數據,教給機器再學習,下一次給水的判斷,就多一個六分鐘的參考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