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2017

全台傳統產業智慧製造地圖

邱莉燕文,陳之俊攝影,台灣隱形冠軍 智造出擊,遠見雜誌,第 372 期,2017 年 6 月號
雖說台灣的隱形冠軍們,分散在不同的產業,但是近一兩年來,它們都在做同一件事──把工廠變聰明。 
從智慧工廠、大數據分析、物聯網、導入人工智慧與虛實整合等,這些「玄妙高深」,正在台灣隱形冠軍的工廠裡發酵。 
北起台灣頭,南至台灣尾,除了前述的隱形冠軍,世界最大汽車引擎售服市場電子零組件供應廠車王電子、世界第一大運動鞋代工廠寶成、世界第一大自行車製造商巨大、世界第一大鋼鐵螺帽廠三星科技、世界第一大自行車鏈條廠桂盟等,還有鼎鼎大名的台塑集團、單位產值全球第一的中鋼,橫跨機械、石化、紡織、鋼鐵、零組件的產業巨頭,不約而同都在導入智慧製造。...
台灣最大聚酯加工絲廠力麗,就是一個例子。來到彰化芳苑工業區的總廠,得先穿越一大片菜園及養雞場,左彎右繞方能抵達。廣達57甲的廠區,1996年花費台幣十億元自動化,是當時全台灣最先進的加工絲廠。 
如今2017年,力麗進行智能化升級,一口台灣國語的力麗生產部副總經理張春景,一路見證公司的成長,躬逢其盛也成了「數據大師」。 
全廠119台假撚機,已有28台裝上216感測器,即時監視生產品質,收集下來的絲線張力資料,可預判生產是否即將出現異常。若是加工絲的生產張力快要突破設定值,系統立刻自行啟動切絲並通報人員處理。 
這裡,1/3產線已導入智能化。張春景算了一下,每台假撚機每天產出18億筆的數據,相當於每月1兆120億筆,令人咋舌,且要妥善儲存六個月。「顧數據像在顧阿公一樣,」張春景半開玩笑說。 
 但從「製造」到「智造」,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做大數據分析時,許多數據必須從機器裡的「數據墳墓 (data graves)」中挖出來。做機聯網 (Machine to Machine) 時,由於工廠裡的設備常常是「八國聯軍」,什麼品牌都有,要讓這些講不同語言的設備串連起來,還真會難倒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