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2017

彰基啟用醫療機器人

賴寧寧,開刀次數多三成!MIT 醫療機器人開工,商業周刊,2017年05月29日 

「歐巴」上路
解決開刀現場三大痛點 
開刀房的「痛點」是什麼?第一,職業傷害。一台器械推車,重達一百多公斤,過去都由外包的「阿桑」負責運送,人力搬運過程中,易有職業傷害,第二,感染控制問題。每個開刀病人病情都不同,搬運過程中容易感染,第三,時間難掌握。過去手術結束時,是由護理人員呼叫阿桑來推器械車,阿桑推出去後再準備下一台,需要多次的溝通協調,耗費時間,但現在,手術一結束,按一個鈕,機器人就來,中央器械室透過螢幕通知,也同步準備下一台手術的器械,縮短每台手術之間的流程與時間。 
「用餐飲業的術語來說,就是提高『翻桌率』,」慧誠智醫總經理余金樹說,以彰基這台「歐巴」來說,可以提高三成翻桌率(編按:即開刀次數可多三成),縮短開刀病人的等待時間,更節省五成開刀房的人力。...
在台灣,「它必須是無軌式,」陳其宏說,「就要像無人車一樣,」余金樹形容,需要類似「無人車」的技術,要用雷射,超音波來避開人、牆壁等障礙,先掃描醫院建物的3D圖,存入機器人軟體裡,再透過雷射、超音波功能,讓它避開突發障礙。
「現場的眉角很多,吃足苦頭,」余金樹說,像原本以為機器人有雷射就能避開障礙,卻沒有發現醫院硬體有很多材質,雷射無法反射,例如玻璃,雷射會穿透玻璃,讓機器人接收不到訊息,無法避開障礙,這些都是現場調整雷射角度、與參數,才改善完成,這就是「物聯網」時代的核心能力,即「現場調教」,讓機器人符合現場需要。 
甚至,採用高鐵的多車調度模式,因為醫院通道只有一個,為方便機器人「會車」,仿高鐵模式,讓機器人學會在空間較大的地方「會車」。 
「這台機器人,就是光、機電、軟體的整合,」陳其宏說,像光領域的超音波、雷射,機電包括馬達、電池、動力輪子,軟體包括物聯網、3D 等,它其實就是一台電腦,眼睛是鏡頭,身體有工業電腦,裡面有軟體,來客製化客戶的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