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020

鐵路立體化建設的迷失與真相

鍾慧諭,鐵路立體化建設的迷失與真相,眼底城事,2020/02/28 
綜觀全世界對於營運中軌道的改善,沒有一個國家如台灣般極力把營運中的傳統鐵路搬上搬下,連軌道大國日本也不做此事。近20年來,日本民營化鐵路公司專注開發車站,更新車站內外的商業吸引力,人潮聚集持續加碼,如大阪、新宿、澀谷、東京車站等熟知的車站;英國近20年開發國王十字車站,帶動舊市區再發展,亦是常被提及的案例;以上案例都專注在車站開發,軌道都是維持在平面。台灣專業界朗朗上口的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談的是車站週邊發展,但為何各縣市政府認為一定要鐵路立體化才能縫合都市發展?才能進行車站開發? 
筆者從民國87年參與高雄鐵路立體化綜合規劃,到94年協助通過行政院核定,97年開始興建,到107年高雄段鐵路移到地下段營運,20年時間看著全台各縣市提出鐵路立體化申請,重新審視鐵路立體化建設效益,終於明白民國86年,筆者帶著日本顧問踏勘高雄鐵路立體化路線時,日本顧問說:「你們真有錢!」這句話的真義是:為什麼你們要花大錢搬軌道,為什麼不花小錢在會賺錢的車站開發? 
臺北、高雄、台中三市鐵路立體化建設投入3,093億元,為高鐵建設成本70%,但我們有得到台鐵運能瓶頸改善?台鐵更有效率?有得到如高鐵、捷運建設更便利的服務?3,000億改善都市景觀、台鐵平交道安全,值得?昂貴的鐵路立體化到底帶來甚麼效益?...
鐵路立體化改善台鐵營運效率的錯誤期待 
屏潮鐵路高架化花了248億,把鐵路抬高,通車時屏東人卻說:為何台鐵班次還是沒有增加?因為高架化台鐵還是二股道,沒有增加運能! 
鐵路立體化因配合捷運化,要求一公里增設一車站,導致立體化之後的台中、高雄段行車時間增加近10分鐘 (表1),也導致路線容量下降,降低營運效率。

107年修訂「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作業要點」第一條:為改善鐵路平交道及沿線都市環境之需要,…,同時降低對鐵路營運機構之營運衝擊,使國家資源能合理有效運用,爰訂定本要點。 
從過去鐵路立體化經驗,我們看到大幅增加台鐵營運成本(表2),車站營運成本膨脹1.85~5.6倍,路線營運成本增加0.54~0.95倍。顯見鐵路立體化計畫背離審議作業要點的目標:降低營運機構營運衝擊,及國家資源有效運用。
中央買單、民眾看得到大型建設,導致政治人物不斷撒錢開支票的迷失 
現階段規劃或興建中的鐵路立體化計畫,地方僅需負擔0~13%建設成本,興建由中央負責執行,長期營運由台鐵負責;若是捷運建設,地方(五級~二級財政負擔力)不僅需要負擔非自償(扣除營運階段收入)成本的10%~50%,長期營運也是由地方負擔。由於鐵路立體化的建設、營運由中央買單,地方也無需處理路線協調等繁瑣難事,且台鐵是既有營運系統,無所謂蚊子建設的疑慮,長期營運也是台鐵負責,種種的地方無感負擔造成地方政府偏好提案申請鐵路立體化建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