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2021

(年輕人) 如何脫離貧窮

一般人都可以經由努力而達到的方法 (註 12) 

找工作可分成學校教育、個人努力、企業、和社會大環境等四大面向。不論是 22 K 政策、學費、企業的在職訓練等等,都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當大環境不容易改變,個人只有自求多福。所以,本文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可行的辦法,以幫助年輕人。方法是在大學四年 (和終身學習) (註 1),培養三大類的能力,一是一般的能力,語言、電腦使用,二是專業,三是強化個人特質和團隊合作精神。有了這些能力,也才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第一項的語言和電腦使用代表的是一般性的能力,絕大部份的行業都需要。語文的能力包括聽說讀寫,我要求導師班的學生於寒暑假看課外書和寫讀書心得,除了可以增廣見聞,也可以培養中 (英) 文寫作、邏輯思維、和電腦的使用能力 (註 11)。令人擔憂的是,少部份資管系畢業的學生竟然不太會使用 Microsoft Office。 

對大學生而言,較困難的是讀英文課本。英文對某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國貿、電子資訊等等,以做為溝通和吸收新知的媒介,其中的閱讀能力是聽和說的基礎,需要數年時間的培養。一般而言,閱讀雜誌需要了解報導對象的領域知識,例如歐債、經濟學等等。比較好的方式是從專業書籍入門,因為其句型較文學或雜誌的內容簡單,單字也較固定,學生較容易理解,所以我都鼓勵修我課程的學生買英文課本;另外,上課中要仔細聽老師的講解,以瞭解專業術語的意思,下課後要盡快複習、看課本查單字;如果還是不了解,才可以藉著上下文猜意思。

有了英文的閱讀能力,才能擴大到其他領域,例如訂閱免費的 Economist 或 New York Times 電子報,透過英文了解國際現況和吸收新知,培養思考、理解與批判的能力,也就是說抽象的國際觀。 

外語閱讀能力比口語對話 (問路等等) 難,我們在美國時的某公寓管理員瞧不起我的破英文,但高中畢業的她所貼的公告,卻是錯誤一堆。但是,商務談判因為牽涉到口語和專業,就更難。英文聽力的培養方法有很多,例如可線上聽的 ICRT (廣播 FM 100.7) 和 BBC,電視的 CNN,TED 的演講也很棒。 

因為對外貿易,東南亞、阿拉伯、俄西班牙語的人才需求也很多。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學習之 

因為資訊軟體的重要性日益顯著除了語言許多學校也將程式語言列為必修。我到媒體系教程式設計的時候常常跟同學們講學這門課不一定要會寫程式但是要了解程式可以幫我們做到什麼樣的事情和背後的運作邏輯原理透過平常使用 App 和資訊系統的時候,利用 3個控制結構和函數的概念分析之

二是培養各行各業的專業,使用腦力賺錢。 

以資管系為例,三大課程領域為數學、管理、資訊系統開發。以動態定價為例,如果你知道如何透過行銷和資料探勘,建立 (一個差異化的) 訂價方式,以最大化某商品的收入;知道如何利用個經和統計,得到需求函數,建立最佳化的方程式後,使用微積分和作業研究求得最佳解或次佳解;最後,在某種合適的資訊架構下,完成三階層資訊系統的實作 (註 2)。如果具備這三大能力,怎麼可能找不到好的工作?業界其實很缺資管的人,資管系畢業找不到專業工作的原因是沒有認真學習;我都會要求大三專題生練習寫身份證檢驗程式,雖然有幫他們複習 if/for還是超過 2/3 不會寫。專業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可以參考書籍異數第 2 章一萬個小時的努力;如果已投入大量時間仍然沒有興趣,例如每週五小時複習某科目,要考慮轉系或培養第二專長。 

修課和考試是培養基本知識,也是未來自我學習的基礎 (註 3),範圍與時間固定;課程中的許多理論或模型也必須在某些假設下才會成立,必須要注意和清楚思考之,例如個經的完全競爭市場、排隊理論的 M/M/1 queue、行銷費用和銷售金額的關係;當實際情況不符合模型的假設時,必須進一步分析之。為了彌補考試的不足,許多學校要求學生分組做畢業專題,透過畢專,學習如何發現和解決一個未知的問題,此過程和研究所中做論文的過程和未來工作的方式是相同的。以我們系上為例,今年大一新生的學測平均為 40.28 分,大概是全國學生的 69.31%,屬於中後段。但是,系上老師教學認真,以學生榮譽專區為例 (註 4),其績效不輸老牌的私立大學、甚至部份國立大學。這些表現良好的大學生從事的是專業的軟體工程師,一般而言,起薪大都是 30000 到 42000 元,可以較容易地還完助學貸款。所以一般程度的學生也可以在現有教育體系下,經由努力而脫離貧窮。也可以參考江明宗先生的故事 (1, 2, 3)。 

許多系需要數學來分析和處理問題,例如微積分、統計學、邏輯學,或者使用邏輯推理分析事務,例如法律系。你可能不會在未來的生涯中直接使用這些知識,但是,無形之中培養的邏輯推理卻可以幫助分析與解決問題,適用於任何的行業 (註 5)。 

再以餐飲為例,從產品設計、行銷定價、到料理和服務系統,都是很有學問的。以學校的書香苑為例,主打義大利麵和焗烤,訂價 100 元左右, 剛開幕時的份量明顯不足,連女生都抱怨吃不飽,所以生意很差。義大利麵和焗烤屬於接單生產 (make to order),前置時間 (lead time) 長。有一回和導生吃飯,11 點預約並點餐,告知 12 點會準時出現;到的時候沒有其他桌客人,依然等到 12 點半才出菜。吃飯時間客人都餓了,所以應該分段出菜,或贈送免費的幾塊小餅乾,以降低排隊和等待的痛苦,雖然,會因此增加人事和物料成本;但是,周轉率和來客率會增加,一定可以損益兩平。再進一步,需要分析其作業流程,以加快廚房的速度;在課程生產與作業管理中,會教授一些方法。另外一回,邀請校外教授演講,飯後主任提議到書香苑喝咖啡,當時店內沒有其他人在用餐,點餐時特別告知我們只有半小時的時間,結果老闆娘先出簡單的飲料,催促了一下,最後再煮費時的咖啡,所以客人根本沒有時間喝,只好打包。幾次經驗下來,吃飯根本不考慮書香苑。 

如果日後想自行創業當老闆,也可以透過打工的過程中了解一個商店的經營例如目標客群的選定、產品的定位精進食材和原物料的管理與掌控產品的定價與行銷人員的徵選培訓顧客的服務流程與客訴處理營運的金流與財管、營運資訊的系統化與分析等等。也可以思考如何活用上課所學的管理知識

在學時也可以參加校內外的比賽,學習如何活用上課所學,其成果說不定可以商品化、或成立公司。這時候,您可能需要管理的知識,透過課程中有組織地分析,瞭解企業成敗的一些方法,可以減少學習曲線所需的時間;圖書館的報章雜誌也是很好的資訊來源。 

也可以考慮培養第二專長,增加知識的廣度。如果是就業市場需求量相對較少的科系,可以透過第二專長培養就業力。例如資訊結合多媒體變成數位內容,資訊結合財務管理以開發金融資訊系統,新聞系學習經濟學以加深報導內容等等。在學期間額外的修課不用多花錢,而且老師也樂意提供相關問題的意見;當妳出社會工作之後,不一定有這樣的資源和環境。 

網路上有許多免費的開放課程,例如 courseraedX,可以接觸到世界一流的名師與課程,要好好地利用此資源

三是強化個人特質和團隊合作,例如溝通、人際關係、抗壓、負責任、主動積極、關懷等等。 

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財務概念,以投資自己的未來,例如英文課本和三餐不能省,有些開銷卻屬於不必要,例如喝飲料、手機費 (註 6);我於 1999 年花一萬元買了部二手機車代步,期間花了四千元維修引擎,到目前還在騎有同學打工是為了買部六、七萬的新機車減少打工的時數,以充實自己,就算因此借點錢,日後才有可能藉由專業知識賺回來;如果真的需要打工,可以和考慮興趣或專業做聯結,例如課程助教、電算中心或學系網頁維護。資管系的同學對餐飲業有興趣,可以考慮到餐廳打工。但是,有的同學打工時間太久,卻沒有用心在學校內專業的培育上,也無法從打工中學到較深入的產品開發和經營管理知識,例如煮出令人感動的牛肉麵,導致畢業後找不到較高薪的工作,恐怕有點本末倒置。 

個人特質和成就之間的關連很強,可以參考書籍 EQ 或與成功有約。班級幹部或社團活動的訓練很重要,例如當總務可以學習如何管理金錢的收支、當班代要負責任地完成許多的事務、當社團幹部要如何辦一場好的活動。再以系學會或學校的公關天使為例,除了帶來許多人際互動的樂趣外,至少可以增加應對進退的能力;如果當上幹部,要協調許多的事情,也經由無形的訓練使上台報告的台風變好。各系和學校也有舉辦很多的演講、系友分享等等,有機會要多參與,除了學習別人的智慧、經驗外,也可以瞭解各行各業的甘苦談,以便及早瞭解自己的興趣或未來就業的方向。 

畢業專題利用或衍生基本知識,學習發現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流程,也就是說學習『如何學習』,以解決未來未知的問題。還可以培養時間管理、專案管理 (人事物)、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等等能力,應該要花時間努力完成之 (註 7)。 

除了專業課程之外,有許多通識課程,以跳脫局限的專業教育和幫助你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註 8),選課的標準應該是完整介紹一個重要的領域、幫助自我的瞭解、考慮人類和社會的重大問題等等。為了增加學生的社會參與,許多學校都有服務學習課程,許多人也很認真地參與,從中自我成長 (註 9)。 

對於資管系的同學而言,如果在企業中工作,必須開發資訊系統給別人用,所以必須和其他部門的員工溝通,瞭解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必須修習管理相關課程,例如經濟學、會計、生管等等,有了這些領域知識,才能開發出較完整的資訊系統。資工系除軟體外,課程也強調硬體和基礎理論的發展,但是,沒有修習任何的管理課程;這是兩系之間的差別。朋友告訴我一個真實的案例,某台灣百大公司的資訊部門中,不乏資工系前三志願畢業的主管和員工。其他部門的員工因忙碌且不瞭解資訊技術,所以常常需要修改使用者需求。這些資工系的主管和員工把自己定義為單純的程式設計師 (註 10),所以不想瞭解管理的知識,希望其他部門的員工先開出完整的使用者需求。自然而然,此資訊部門的生產力不高。 

適當的運動不僅有助身心健康,也可以增加抗壓的能力。許多大學生浪費太多的時間在網路上,對眼睛和身體都不好。還不如拿那些時間去運動。 

三大能力何者較重要?隨職業和職務而變動,基本上是相輔相成。對某些職業而言,第二項能力是基本門檻,以專業的軟體工程師而言,不論第一和第三項如何傑出,不會開發程式就無法勝任。成為專案負責人或者經理人,沒有第三項能力則無法完成任何事情。想吸收最新的科技新知,缺乏第一項能力則成效不彰。 

接下來是個人經驗的分享。(台大畢業) 陳家煜老師的部落格說讀書有用論 『要從社會下層翻身的方法簡單,只有兩步。第一是先認清目標。有四種「師」,不管社會怎麼變動,甚至國家都亡了,也不怕餓死,就是「醫師」、「律師」、「會計師」和「工程師」。所以不管怎麼樣,想從底層翻身,一定要考上大學,最好是好一點的大學,然後唸這四個相關科系。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在大學拿書卷獎。』 作者的意思應該是進入好大學和選擇好職業,成功的機會比較大。但是,好一點的大學很難定義,古又文的學校算嗎?小弟告訴我,有些政大法律系的同學志趣不符,但是,背負著家人深切的期望而不敢轉系,畢業之後也不想考律師或司法官。有時候,熱情或興趣是支持你努力下去或產生快樂的泉源;如果能夠將興趣和工作結合在一起,是一件不錯的事。學校的諮商中心提供許多免費的測驗,可以幫助你更瞭解自己的專長或興趣。

我大學第一天就加入了社團,大三時擔任社長;寒假時,父母不幸出車禍雙亡,弟弟分別讀高二和國三;因為搭乘的是友人的車子,所以賠款只夠支付喪葬費。父母沒有買任何的保險,幸賴學校師生和社會的數十萬捐款,暫時度過難關。也因此停止社團的活動,開始兼家教賺錢。後來賣了家中的房子,還了貸款剩下 160 萬以供我們兄弟三人念書。二弟大學主修物理、輔修電機,念完清華物理所後,在竹科當工程師和經理人。老三大二上平均九十幾分,在學期間拿到每年 10 萬元的獎學金,寒暑假也到餐廳打工;後因興趣,降轉法律系;畢業工作幾年後,考上司法特考。而我則是靠獎學金完成碩、博士學位。我們歷了人情冷暖和自身不斷的努力,總算能夠在社會上站穩腳步 

最後,當你功成名就時,千萬不要忘記當初是如何地努力向上,以為賺大錢是自己本事特別好,因而苛刻你的員工。以一個台清交成的大學生為例,單單大學四年政府就要補助 100 萬以上,還不包括其父母 22 年的培育和個人的努力;所以,不要忘記為你打拼的員工,此亦人子也,要對他們好一點。 

(註 1) 因為網路使得自我學習變得更容易,MIT 的開放課程是非常好的資源,中文翻譯的速度較慢。 

(註 2) 三階層資訊系統代表從使用者的網頁輸入資料,透過網路傳到對方的伺服器,儲存或讀取資料庫的資料,並回傳。 

(註 3) 如何選填大學志願中的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註 4) 這些學生全部不是我指導的,所以沒有老王賣瓜的嫌疑。念過的大學是高雄中山、新竹交大、美國 UT at Austin,這些是研究型大學,重點是放在碩博士的學生身上。我們學校是教學型大學,重點是放在大學部的學生,因此有不少的全國性比賽得獎和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系上也有多位台大和成大的退休教授,以畢業專題而言,他們也說系上老師花非常多的時間在指導,有一位甚至說 『我們做得比他們好,為什麼要學他們。但是,因為是創立較晚的南部私校,所以排名在後。 

(註 5) Derek Bok, 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 A Candid Look at How Much Students Learn and Why They Should Be Learning Mor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 2005. 張善楠譯,大學教了沒?,天下文化,2008。思辨能力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教育目標。 

(註 6) 我 (為了健康) 只喝開水;許多事情透過網路聯絡,手機費也很少超過基本費 200 元。有些同學需要打工以過活,每月的飲料、手機費花了上千元,卻不願意 (比中譯本) 多花幾百元買英文課本。 


(註 8) 參見 wiki 通識教育的說明。良好的課程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註 5 書籍中多項的能力,例如履行公民責任的能力、迎接多元化生活的能力、迎接全球化社會的能力、廣泛的興趣。 

(註 9) 參見教育部服務學習網。我們學校這學期的優良隊伍中,服務的對象有國小、教會、幼兒教育學校、榮民之家、護理之家、環保教育站等等 

(註 10) 不要自稱程式設計師,老鳥的 9 個職涯建言,原文 Patrick, Don't Call Yourself A Programmer, And Other Career Advice, October 28, 2011。文章中說『內部軟體的開發,通常非常乏味,令人厭倦。因為它們的技術複雜性低、技術決策非常保守、預算很少、缺乏長遠考慮。』有些的確是技術複雜性低,有些卻非常複雜。美國企業雇用一堆數學、統計、和作業研究的 (名校) 博士,開發軟體以處理複雜的管理問題,例如投資、分析消費者行為、生產排程等等 (參考 12、或 3)。

康育萍,局外人工程師 讓北市府效率跳增 3 倍,商業周刊 1522 期,2017/1/16 (王景弘 懂跨界溝通,每週「傾聽會」找需求)

(註 11) 2008 年,大一導生班有教其服務學習,寒暑假有交的學生有 35 和 30 人。2012 年,大一導生班沒有教任何課程,但是有開班會和在臉書上宣導,寒暑假有交的學生有 5 和 3 人。2018 年,寒暑假有交的學生有 0 人。

(註 12)  Developing a Growth Mindset with Carol Dweck (心態致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