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璞良譯,新世界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早安財經文化,2006
因為太陽花學運,引起我對全球化議題的興趣。上網搜尋 Globalization,發現了 Robert Lawrence 和 Lawrence Summers 課程 The Future of Globalization: Issues, Actors, and Decisions 的課綱,全球化為什麼有效是其中一本 (學校有的) 參考書,值得閱讀。
書商的介紹
為什麼要全球化?這是一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課題。到底,我們是全球化的受益人,還是受害者?假如沒有全球化,你我的生活、工作會有什麼不同?特別是企業界,假如台灣的高科技無法賣到國外,我們的經濟會怎樣?假如國際上的商品無法順暢的進入台灣,我們的生活品質會受到什麼衝擊?
這就是英國金融時報首席主筆、台灣商業週刊強打專欄作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在這部榮獲經濟學人選為年度十大好書、備受全球肯定的著作中,試圖解答的疑問。
書中提出一個根本的疑問:如果把全球經濟依國界劃分為兩百多個個體,人類真的就會過得更好嗎?像香港、愛爾蘭、臺灣或韓國等較小的經濟個體,會有何遭遇呢?假如世界經濟繼續分裂為一萬個國家、六十萬個宗族,或六十億個自給自足的個人經濟體,怎麼辦?要達到什麼程度的自給自足才算「正確無誤」,或哪種程度的集體自我才算是「最適合」的?
馬丁認為,目前人類在政治上的區分都是沒有意義的,每個個體在經濟上都應該自給自足的類似觀點也同樣是荒謬的,今天各個國家的一頁歷史都是專斷獨行下的產物,獻身於自給自足這個理想的任何運動,其最終結局也必定是人性的徹底粉碎,如此一來,人類的未來也勢必重回石器時代。
我們這個世界的失敗處不在於對全球化著墨太多,而在於對它施力太少,更大程度的經濟整合潛力無窮,只可惜人類對它少有開採。我們需要更多的全球市場,如果我們想要提升這世界上窮人的生活水準,就必須如此,凡是社會民主主義者、古典自由主義者,以及民主保守主義者,都應該聯合起來保護並改善自由化的全球經濟,以對抗聚集在門裡門外的那些敵人,而這也是本書的中心思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