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擇雅,文言文爭議不該牽涉「去中國化」,親子天下,2022-05-17
眾所周知,五四知識人想推動的只是現代化,不是「去中國化」。但他們對文言文的貶損,卻是今人望塵莫及。曾有報刊問魯迅應該讀什麼中國書,他的回答是中國書最好少讀,或完全不讀。這一年是一九二五,所以他所謂的中國書就是指文言文。國民黨元老吳稚暉更激烈,主張所有線裝書都應該丟進茅坑。線裝書的語文,當然也是文言文。只講台灣,李敖反對台獨是毫無疑問的。但他二十幾歲暴得大名卻是靠「全盤西化」的主張。他的著作經常掉中國古書的書袋,「全盤西化」的大纛由他來揮舞,等於是讀最多文言文的人,勸其他人別讀。
上舉例子可以印證,質疑文言文閱讀的必要性,動機可以完全無涉國家認同。
顏擇雅,中文能力惡化,不是因為減少文言文,親子天下雜誌123期,2022-06-01
年輕人花很多時間上網、打電玩是真的,但這種行為排擠的恐怕不是閱讀。例如,我中學時期花很多時間「煮電話粥」,或跟同學相約看電影、打球或溜冰,這些應該才是上網、打電玩最可能取代的活動。因為滿足的同樣是社交或是遊戲的心理需求。
青少年閱讀時間是否有減少,我沒看到台灣的統計數據。我卻確定有兩種跟國文相關的時間投入,近年是增加的:補習與做練習題。最可能排擠閱讀的,應該是這兩種活動。
就算古文,也很偏頗地獨尊儒家。最近和年輕人聊天,發現課本中,根本沒有納入道佛的思想;人生有起伏,如何安頓身心,非常重要。
美國的中學文學課程,廣納百家,甚至會介紹孫子兵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