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2019

十二年國教的狂想

看了許許多多的正反意見,讓我講幾個故事。

當年我的預官訓是在通訊學校完成,同連 100 多人,都是公私立大學和五專的電機系學生。每一週的放假需要有人輪流留守,所以大家事先講好,多出來的一週由抽到某些『較涼』單位的人負責留守。等待要兌現諾言前一週的協調會,舉手發言反悔的人都是台清交的,排名越好、反悔的人越多。最後在我發言後重抽。只重視單一考試價值的聯考下,培養出如此的人才是我們社會想要的嗎 (1)?

就學習而言,上班族的家長都知道,上了一天的班,如果每天晚上還要上課進修,學習效果好嗎?更何況是需要較多睡眠和運動的小朋友或青少年。

女兒國小時念私立學校的雙語班,每週有十幾堂英文課,班上還是有同學去補習班補英文,有不少人 11、12 點才睡覺。女兒說這些同學上課很累、或是很少認真聽課,家長卻以為上課不夠,所以要再加強。這些學生會因此喜歡英文?或者討厭英文?上了大學後,會自己主動學習 (2)?

我們家的兩位小孩除了小學時參加課後安親班,都沒有補習,回到家也沒有額外教他們功課。只要求他們早點睡覺,小學以前是 8:30 到 9 點就寢,國中因功課較多有放寬時間;上課時要專心聽講並做筆記,如果不懂就問老師;考試前一週要複習功課。

教改要成功,家長的心態很重要。朋友的小孩念私中,週六要上課,竟然還有家長建議學校週日也要上課。高度競爭的地區還有補習衝刺班,許多學生是志願參加連除夕和中秋夜都要上課。所以,許多的學生過了黑暗的六年 (甚至再加上小學的六年),上了大學以後呢?後面推動他們念書的手全都不見了,彈性也疲乏了,這也就是許多大學生不念書的主因之一。我們把所有的壓力都集中在這六年,贏在起跑點,卻輸在重要的大學階段。而且,過度強調智育重要性的教學方式,打垮了許多學生的信心;系上前幾名畢業的學生,不論學習動機與成效都不輸一般的國立大學生,但是,自信心明顯不足。難道這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我畢業於金門縣的金城國中,全校第五名畢業。班上的前三名分別考上了台北市的前三志願,以旅遊為主、考試為輔的我考上了台北工專和公立高中的 (最後) 第八志願。一開始打定回金門高中念書的我過了三年沒有補習與快樂的日子 (3)。

如果台北市第八志願的學生來念金門高中,都可以編進資優班。那時的大學升學率為 30%,我前後幾屆的金中全校升學率都是 5 到 10%,台北市第八志願的學生呢 (4)

這個道理很簡單,單就考試而言,明星高中最後一名的學生或者地區最後一名的學生會很有自信嗎?但是,到了排名較後面的學校簡直是寶貝了,更不要說其自發的內在動力 (5)。

所以對家長或學生而言,排名差幾個學校沒有想像中的糟糕,實在沒有必要為了考上前面的志願而失去許多更重要的東西。況且,人生本來就是要面臨許多的選擇,應該就自己的時間和興趣去做加強。如果為了增加音樂的得分而去學樂器,那會有趣嗎?

針對甄試缺點的批評很多,個人提出幾個正向的意見。我本身任教於大學,也有許多大學教授的朋友,不少人覺得不用花大錢做精美的資料,且不環保,重點反而要擺在內容;媒體針對個案的報導似乎有點偏頗和渲染。

為了甄試,首先,學生透過校內的輔導機制和高中課程的修課情形,瞭解自己的興趣或專長;學生也要對未來想就讀的科系有所瞭解,透過網路或圖書館的書籍,思考興趣和未來專業的連結,做計畫、當志工或參與相關的活動以強化其說服力;花時間準備甄試的資料,寫出有邏輯性的個人資料;面試前,自行模擬與練習口語的表達 (6)。但是,這些重要的能力都不是考試的範圍 (7)。

我大學就讀中山大學電機系,當時大概是理組 1000 名才能考上 (8),研究所念的是交通大學的控研所,老師不用煩惱學生對抽象事務的理解能力,所以絕大部份的數學和物理課程都是照著一本課本的內容與順序教。我自己也是老師,可以體會明星高中老師的心情,當老師的都希望學生上課有反應、容易教懂。明星高中的老師都很優秀,除了批評外,應該提出您的正面意見。如果官方的比序不公平,那什麼是公平的比序?如果學生來源有較大的幅度,如何因應?就算 PR 值不是 99 的學生也可以教懂,不是更有成就感 (9)?如果明星高中的目的是激發同學間學習的成效,應該可以使之變得更好,為什麼單就考試成果而言,前面志願的許多學生卻考輸後面志願的許多學生 (10)?

看完教育部的『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心中疑問不少。以國中適性輔導而言,專業師資是否足夠?報載英語科要考聽力測驗,是否有足夠的師資和設備 (11)?準備申請學校的過程中,是否有專業人員,提供高中生基本的協助 (12),而不是由學生和家長自行摸索或花費大筆的錢 (13)。圖資設備是否充足 (14)?這些都需要時間和經費,問題也存在很久了,改善的速度似乎很慢,也似乎看不到目前教育主管單位相關的措施與作為。

如果我們沒有從基本來改革這些問題,十二年國教可能還是和以前一樣,有能力的家長要花更多的錢讓小孩補習,資源缺乏的地區連合格的師資和設備都沒有,而學生依然不知道為什麼要讀這些書!

2012/5/4:無意間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原來經濟學家針對學生的選擇與分配做了許多有趣的討論,可以搜尋 『School choice, market design』,或者參考以下 (部份) 的論文

A. Abdulkadiroglu and T. Sonmez,“School Choice: A Mechanism Design Approac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3.

A. Abdulkadiroglu, P. Pathak, A. Roth and T. Sonmez,“The Boston Public School Matc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5. 

D. Gale and L. S. Shapley, "College Admissions and the Stability of Marriage,"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Vol. 69, No. 1, 1962, pp. 9-15. 

P. Pathak and T. Sonmez, "School Admissions Reform in Chicago and England: Comparing Mechanisms by Their Vulnerability to Manipulation", NBER Working Paper 16783, 2011.

(1) 目前的大學課程有專題實作和服務學習,強調團體合作、溝通、表達、獨立思考、愛心、創意,希望可以培養較全面性的人才。

(2) 參考王道維教授的文章『高中教育 回到學習本質』,中國時報,2012.03.28

(3) 當時也沒有人在補習,所以放學回家就到籃球場報到,晚上和同學相約念書,念累了就彈吉他或吹笛子;也和同學看了許多的課外書。高二早自習時,我就去澆花,班導看到也不會干預;英文老師會讓我們上台用英文自我介紹和唱英文歌;連音樂課也很有趣,聽了許多的音樂。因為給自己的要求,高三時停止打球,壓力很大,後來才知道運動可以舒壓提神,好處多多。我到今天還是樂於學習。

(4) 金門高中共有 9 個班級,考上大學日間部者大都集中在兩個資優班。如果只計算兩個資優班的升學率會更高。網路上找不到歷史資料,就我記憶,當時台北市第八志願的大學錄取率接近零

(5) 今年我們系上申請入學的學測分數大都是 30 到 48 分,有一位同學是 54 級分,大家都很期待。另外有一位 64 級分準備念翻譯系,不僅有獎學金,校長還多次宣揚這個好消息。

(6) 限於高中職的編制與專業,可以和大學合作,有些學校有提供這些服務。也可以善用 Coursera 和 edX

(7) 科技廠商發給員工股票時,不少醫生抱怨當時為什麼不念工學院?以從業人員平均時薪而言,醫生是名列前茅的;所以,根本的原因在於想當醫生是由父母決定的。幫助病患康復或救人一命的成就感,似乎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8) 1000 名內包括許多的重考生

(9) 
(9a) 參見 (2) 的意見。
(9b)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究竟是信徒好,還是廟靈,名校應該證明給大家看,不能永遠依賴優秀學生!」 
(9c) 系上新生的數學級分大都是 4 到 8,所以教一門課程我要看多本書,使用網路多媒體資料,內容要有趣、講解要具體而抽象、且一改再改,舉例說明 『人腦思考的局限 (為什麼要使用作業研究?)

(10) 大學班上共 40 人,分別有 3 和 6 個人就讀台灣大學和交通大學的電機 (類) 研究所,2 位考上政治大學企管所;但是,該校畢業的學生卻有不少人考不上自己學校的研究所。前幾屆的學長班也是如此

(11) 城鄉差距填不平 加考英聽 偏鄉國中愁師資
以旗山區為例,九成以上國中英語教師沒有合格教師證。 

加考英聽缺教室 上萬名學生慌
民視 – 2012 年 5 月 2 日 下午 3:01
台南市 63 所國中,卻有 6 所學校沒有英聽教室

(12) 例如國外高中校內的職涯顧問 (Career Counselor),需具備碩士學位,瞭解心理學、教育學、教育體系,而且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最後還要通過證照考試

(13) 商業周刊,教改賞飯吃補習班九年竟多兩倍 

(14) 嚴文廷,國立高中職明年預算銳減 5.3 億,聯合晚報 2010.09.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