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2017

東元的智慧製造




廖家宜,智慧製造遍地開花 東元打造全球首條馬達智慧產線,CTIMES,2017-06-01
東元此次投入逾千萬美元將產線升級智慧化,透過軟硬整合的方式,藉由生產執行系統 (MES) 將派工指令傳送到產線端,以 3D 視覺機械手臂、無人搬運車及自動捲入線機等完成一智慧化馬達生產流程。其中,該機械手臂透過 3D 視覺技術能精確抓取隨意角度擺放的物件,而整個操作流程內裝置三顆鏡頭分別感測馬達的擺放位置、形狀與高度等資訊,以達到精準的判別,並運用了RFID 技術即時向MES 系統、AGV 提出生產需求,並回報生產狀態。 
而無人搬運車則鋪設樹狀磁條道路,並結合 RFID 生成自由路徑行走,同時符合定位精度,進行三條產線物流移動。在安全防護方面,在面對交會車輛、工作人員或障礙物時,會自動閃避或優先禮讓高重要度的車輛,彼此之間井然有序。 
東元將馬達產線升級智慧化,可帶來多種效益的提升,例如使機台數量減少30%、成本降低 10%,然整體效率卻可提昇3倍以上。據悉,IE3產能亦能由目前的年產 10 萬台可提高到年產 22 萬台,營收比例也將隨之提高。而除了效率與收益的提升之外,在可靠度與製程穩定度與品質控管等多方面也大幅升級。

林洧楨,800天智慧革命 東元拚出三倍人均產能,商業周刊,第 1555 期,2017-08-24
邱純枝接任後攤開訂單一看,有超過五成的訂單,每張都是一、兩台,意思就是幾乎每台都是客製化,過去單一品號的整合訂單至少都有五十顆以上的生產規模,但現在連十顆都不到。這意味著人事成本會持續增加,加上當時東元智慧生產的程度不高,出錯率也會居高不下。... 
以東元中壢廠為例,產品工號就從過去約三千種,暴增三倍到一萬種,不只電壓、絕緣等級,還有變頻、變速、防水、防腐蝕等新需求,也連帶使得線材的配方變更多元,而不同的需求就有不同的線材選擇與接配線模式,工序複雜性倍增。... 
與工研院合作研發的多路徑無人搬運車,可以落實產線靈活性,卻是邱純枝口中「最困難」一環。工研院智慧機器人技術組代組長游鴻修指出,三台車同時跑,有五十個搬運點,光路徑就多達一千二百二十五種,才讓它們能如同人一樣在狹小環境中,搬運達一噸重的產品卻不會撞車。 
除此之後,透過機器選料、送料,可透過鏡頭辨識、誤差在一根頭髮間「有長眼睛」的六軸機器手臂協助組裝,讓新產線不只能創造 IE3、IE4 等級馬達,比起傳統產線用人只須三分之一,人均產量卻提高逾三倍(從每人每天十台,提升到每人每天三十四台),準時交貨率也提高三成,就連在生產線上的在製品都減量二二%,有助於 IE3 馬達生產成本降低逾一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