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2016

科技化種植火龍果

李政青、澄攝影外商工程師返鄉種田 洪良芳站在巨人肩膀上茁壯中央社2016/08/31 


除了父親的壓力,高度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也讓人無法鬆懈。火龍果是仙人掌的果實,原產地在中美洲,亞洲以越南生產為大宗,台灣自 1983 年引進後,一度因為草腥味重,風味平淡,沒什麼人想吃,引發廢耕棄種的風潮。近 8 年來,隨著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提升,火龍果變好吃了,消費者接受度增加,終於從拜拜祭品成了餐桌要角,價格也逐步上揚,2011 年還曾出現每公斤 460 元的天價。利之所趨下,大批農民前仆後繼投入種植,2013 年全台栽培總面積已突破 1,000 公頃,到了 2015 年又急速增加到 1,800 公頃。產量爆增下,價格直直落,以往外埔火龍果每公斤均價還有 70 到 80 元,現在大概只剩 40 幾元。洪良芳指著自己負責的農場說:「我回來那年,6 分地 1 年的收成 120 萬元,去年只收 60 萬元。」

到了 2013 年,洪吉枋又成為中部地區第 1 個以網室種植火龍果的農民,並獲農糧署選為示範農場,到目前為止,也是中部地區網室面積最大的火龍果農場。網室的建置成本高,但能夠減少病蟲害又不怕蟲鳥叮咬,省農藥又不用套袋,而且抗颱風,連人力成本都省下來了。「現在務農最困擾的是請不到工人,天災又多,只好花錢做設施。」洪吉枋說。 
「我們知道火龍果一定會走下坡,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很重要。」洪良芳表示,近年來逐漸推廣電照技術後,冬天的火龍果也變多了,估計今年冬季每公斤均價可能跌破百元。 
為了對抗大環境,洪吉枋又有新點子,今年他新闢了 1 塊 2 公頃半的網室,規格比農糧署公告的等級更高,結構更加堅實,可對抗強風。傳統網室 1 分地建置價格約 12 萬元,他們的網室 1 分地要 17 萬元。種植方式也有改變,一般火龍果的支撐架都是 1 層的 A 型架,這裡則加高為雙層,讓火龍果的枝條長得更長,受光面更好,枝條更大更飽滿,產能自然大增;若再加上密集種植,植株間距只有以往的一半,洪家父子有信心在 2 公頃半的土地上,種出 5 公頃的產值。洪吉枋分析,「台灣地小,能種一甲地,就不需要種兩三甲。」... 
今年洪家農場的燈泡全數更新,將原本的鎢絲燈泡都換成 LED 燈,這是洪良芳主動提的建議。「傳統燈泡 1 顆 20 元,壞了都不心痛,但 LED 一顆接近 400 元,更換最主要是省電,我們一個月電費將近 50 萬元,改用 LED 可以節省三分之一的電費,成本相對省很多。」為了實踐這個想法,他自己寫企畫書申請台中市政府農業局的「青年農民營運企畫」並順利入選,爭取到經費補助。為了讓自家產品在一片紅海中脫穎而出,洪良芳決定從品牌形象著手,以往洪家只用普通紙箱裝水果,現在他找朋友幫忙在紙箱上設計專有的圖案與標誌,讓產品在市場上的鑑別度大增。「在長輩面前,你做的永遠不會 100 分,但是他會看著你慢慢長大,」洪良芳面對父親的要求,總是虛心以對。準備要放手的洪吉枋,直嚷著再過 2、3 年就要退休,「農業要靠他自己,該教的都教了,我們說的他不一定認為對,或許他們會有更好的方法去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