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2019

出國留學:專業與敬業

單單從專業與敬業的角度來看,就值得去 (美國排名前面的學校) 留學。也可以瞭解這個國家能夠持續地強盛的一些原因。 

博班的第一學期,上 Prof. Tapley 的課程 (Kalman filtering) 之前,學長就已經告訴我們,他是美國工程學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院士 (類似臺灣的中研院院士),主持的 Center for Space Research 管理好 (十?) 幾顆人造衛星,很期待他會說一些有的沒有的;結果,上了一學期的課,講的就是上課的內容,一句題外話也沒有!有一回,一位應徵控制組教職的博士來演講,系上的教授幾乎都出席了,包括幾位美國工程學院院士;還有我們這些控制組的博士班學生。Prof. Tapley 坐在我的後面,他屬於軌道力學組 (Orbital Mechanics),演講途中,舉手問了二三個問題。因為屬於不同組別的關係,有些問題對於控制組博班的學生很顯而易見;但是,當時已經六十多歲的 Prof. Tapley 還是一直問,這種求知精神至今令人難忘。

這不禁令我想起朋友的一位老師,他是台灣非常有名的文人,第一堂課就說:「上我的課是妳們的造化。」至於面試新老師的過程,真的很慘且不專業,所以不打算在此說明 

(美國) 校園中的學術演講 (seminar) 很多,負責邀請的單位都會於演講前列出演講者的基本資訊和大綱。演講者總是能在很短的五十分鐘內,說明其研究的結果與重點。有一次,一位電機系的 A 教授邀請其母校 (UC, Berkeley) 的共同指導教授來演講, A 教授只用兩句話介紹演講者的任教學校和題目,演講就開始了;五十分鐘時,鐘聲響了,演講者似乎沒有要停的意思;結果, A 教授就馬上舉手請演講者 (也是以前的老師) 結束;演講者說他很抱歉,沒有掌握好時間,只利用一分鐘就將結論講完,然後結束。

返台後,慕名前往某國立大學聽一位中研院院士講生物科技二小時的演講,都在說中古時期的一間圖書館;唯一有相關的是聽者的一個提問。有的專題演講,第一張投影片的題目就講了一二十分鐘。針對研究生的演講,有不少是利用絕大部份的時間 (九十分鐘或更多) 講一些很基礎的 (大學部) 概念,卻只利用最後五分鐘講一下當天的主題。

博二時,修數學所 Prof. Cheney 教的泛函分析 (functional analysis),修課的人有二、三十人,包括許多像我一樣外所的人。他上課總是空手而來,在黑板上講解證明。一學期十五週,沒有考試,每週十五題作業,我大概花二、三個全天的時間寫。有一次,有一題想了好久寫不出來,跑到圖書館翻書,找到第十本左右,總算在習題中找到該題的提示,只要經過五個步驟的證明就可以;結果,晚飯後開始動工,七點寫到隔天清晨四點才完成;這也是我學生生涯唯一的一次熬夜。第二學期換人教,作業少一點,不過,大概總共也有 150 題左右。我也旁聽過一學期數學所的拓樸學 (topology),每週約有十題以上的作業。也就是說,如果同時修這樣子的三門課,每週將有四十題的作業。我總共修了 14 門課,超過一半,每兩週至少一個 (多題的) 作業。美國的許多課程都配置有助教,所以,助教負責改我們的作業。他校商學院的例子參考先前的 blog

以我個人和朋友的經驗而言,就算在臺灣排名前面的學校,這樣子的要求,也不太可能有太多人修課。

博班修課和旁聽共約 20 門課 (註 1),上焉者融入最新的 (和許多別人的) 研究成果,例如排隊理論 (queueing theory) 中的 fluid limit model 和 diffusion model。下焉者至少能夠規規矩矩地上完一門課。期末學生報告絕大部份是一週,沒有超過兩週的。

在其他學校 (參見 MIT OCW),有的課程則是廣泛地介紹數個領域,例如 (大學部) 6.011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研究所) 16.323 Principles of Optimal Control,教師 Prof. Jonathan P. How;有的則是深度和廣度兼具,例如 (研究所) 15.093J / 6.255J Optimization Methods,教師 Prof. Dimitris Bertsimas。或者 Sanjeev Arora 的 Computer Science 116 The Computational Universe

台灣頂尖大學們的老師,上課鐘點是每年 9 學分,已經和美國頂尖的大學相當。但是,還是常常聽到許多很奇特的現象,例如老師只上半學期,其餘學生報告;更誇張的則是老師只負責第一週;學生報告時,有的老師會在位置上『休息』,報告完沒有任何的評論就下課。相關的論點參見『台灣教育問題的關鍵』私立大學也有類似的問題。但是,兩者的經費來源和使用經費的額度大大地不同。

美國也有博士班學生報告的課程,稱為 seminar,但是,只有 1 學分。許多的課程,老師也會像學生一樣,上台報告別人的論文。

美國課程的安排,也會注意之間的關聯例如Wharton 的 Operation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透過系上的協調訂定一樣的課程大綱並遵守之。UC Berkeley 的 data 8 則是資料科學的入門課有時則是透過老師的制約在美國念博班時我們慫恿指導教授 Jeff Shamma 開授其專長的課程非線性系統 (nonlinear system)他說電機和機械系已經有開了二門課Stanford University 的 EE365 Stochastic Control三系的老師輪流教

現在機器學習熱門,許多系開一堆的機器學習課程,有趣的是,不同等級的課,老師們卻用相同的課本;或者不管是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學習,都教人工神經網路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看完這些後,您不免會想,台灣似乎一無四處?月亮是國外的圓?

當然不是,單以學費除以國民平均所得而言,台灣的公私立大學就出奇地低,且有一定的水準。而且,還是有許許多多很認真的教授。台大 EMBA 近幾年有項變革,一門課由多位老師討論出一份共同的大綱和美國一樣主要的管理知識都是必修只是,單單在教學上,我們離先進的學校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註 1) UT, Austin 精彩的課很多,所以有航空電機、機械數學和資工 (系) 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