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偶然的機會下,聽到任職筆電代工廠的朋友談論其公司的庫存管理問題 (註 1),公司的營運目標是在數天內,能夠完成一定百分比的訂單達交率。因為總總因素,只達成不到目標值的一半;目前也請顧問公司幫忙解決此問題。
7/28/2014
7/26/2014
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原文
(1) William H. Press, What's So Special About Science (And How Much Should We Spend on It?), Science, 342 (6160), 817-822 (2013). (pdf 檔)
(2) Robert M. So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39, No. 3, Aug.1957, pp. 312-320 (google)
評論
朱敬一,財經官員懂創新經濟者幾希?,2014/06/09
(1) William H. Press, What's So Special About Science (And How Much Should We Spend on It?), Science, 342 (6160), 817-822 (2013). (pdf 檔)
(2) Robert M. So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39, No. 3, Aug.1957, pp. 312-320 (google)
評論
朱敬一,財經官員懂創新經濟者幾希?,2014/06/09
7/22/2014
易遊網 (ezTravel) 的徵才大會
新聞報導引起了我的好奇,第一點是今日新聞網報導 (易遊網高薪誘人 徵 1 百來 5 千)
易遊網也首開業界先例,提供當天應試者價值 200 元的易遊網抵用券,作為車馬費。
如果你住南部,北部某百大公司要求一早八點面試,卻連一杯水都沒有,最後告訴你『請改天再來和我們主管面試』,心中恐怕是三條線。所以,我們應該鼓勵鼓勵易遊網願意提供車馬費。不過,儲備主管 33000 元算「高薪誘人」 (註 1)?
7/20/2014
全球化為什麼有效
Martin Wolf, Why Globalization Works,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5
李璞良譯,新世界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早安財經文化,2006
因為太陽花學運,引起我對全球化議題的興趣。上網搜尋 Globalization,發現了 Robert Lawrence 和 Lawrence Summers 課程 The Future of Globalization: Issues, Actors, and Decisions 的課綱,全球化為什麼有效是其中一本 (學校有的) 參考書,值得閱讀。
書商的介紹
李璞良譯,新世界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早安財經文化,2006
因為太陽花學運,引起我對全球化議題的興趣。上網搜尋 Globalization,發現了 Robert Lawrence 和 Lawrence Summers 課程 The Future of Globalization: Issues, Actors, and Decisions 的課綱,全球化為什麼有效是其中一本 (學校有的) 參考書,值得閱讀。
書商的介紹
為什麼要全球化?這是一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課題。到底,我們是全球化的受益人,還是受害者?假如沒有全球化,你我的生活、工作會有什麼不同?特別是企業界,假如台灣的高科技無法賣到國外,我們的經濟會怎樣?假如國際上的商品無法順暢的進入台灣,我們的生活品質會受到什麼衝擊?
這就是英國金融時報首席主筆、台灣商業週刊強打專欄作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在這部榮獲經濟學人選為年度十大好書、備受全球肯定的著作中,試圖解答的疑問。
書中提出一個根本的疑問:如果把全球經濟依國界劃分為兩百多個個體,人類真的就會過得更好嗎?像香港、愛爾蘭、臺灣或韓國等較小的經濟個體,會有何遭遇呢?假如世界經濟繼續分裂為一萬個國家、六十萬個宗族,或六十億個自給自足的個人經濟體,怎麼辦?要達到什麼程度的自給自足才算「正確無誤」,或哪種程度的集體自我才算是「最適合」的?
馬丁認為,目前人類在政治上的區分都是沒有意義的,每個個體在經濟上都應該自給自足的類似觀點也同樣是荒謬的,今天各個國家的一頁歷史都是專斷獨行下的產物,獻身於自給自足這個理想的任何運動,其最終結局也必定是人性的徹底粉碎,如此一來,人類的未來也勢必重回石器時代。
我們這個世界的失敗處不在於對全球化著墨太多,而在於對它施力太少,更大程度的經濟整合潛力無窮,只可惜人類對它少有開採。我們需要更多的全球市場,如果我們想要提升這世界上窮人的生活水準,就必須如此,凡是社會民主主義者、古典自由主義者,以及民主保守主義者,都應該聯合起來保護並改善自由化的全球經濟,以對抗聚集在門裡門外的那些敵人,而這也是本書的中心思想。
7/05/2014
書大數據 (Big Data)
Viktor Mayer-Schonberger and Kenneth Cukier, 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 Eamon Dolan/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3. 林俊宏譯,大數據,天下文化,2013 (註 1)
這是一本介紹性的書,透過許多實例的說明,瞭解到應用大數據過程中的各個面向。如果沒有接觸過相關的資訊,這是一本有趣的入門書。可以參考書中的延伸閱讀以瞭解進一步的資訊。
在第 4 章相關性中,確認兩事件間的因果關係必須透過 (控制組和對照組) 實驗,有時候很困難;所以作者強調不應再拘泥於「為何如此」的因果關係,而是注意「正是如此」的相關性,例如亞馬遜 (Amazon.com) 的書籍推薦。但是,應用此觀念時要小心,例如書中 Target 預測顧客未婚懷孕的例子,懷孕和購物行為的產生或改變是有因果關係的;同樣的道理,地下管道的電纜因年代久遠而起火燃燒、導致人孔蓋爆飛也是有因果關係的 (註 2)。所以運用大數據時,除了專業技術外,也需要領域知識以瞭解可能的問題所在;Nate Silver 在其書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冰淇淋和森林火災有相關 (都發生在暑期),卻沒有因果關係;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的邏輯概念或領域知識,可能會得到極為錯誤的結論,例如推論買冰淇淋後想放火燒森林。
書商的介紹
(註 2) Cynthia Rudin, et al., Machine Learning for the New York City Power Grid.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34, No 2. February 2012.
這是一本介紹性的書,透過許多實例的說明,瞭解到應用大數據過程中的各個面向。如果沒有接觸過相關的資訊,這是一本有趣的入門書。可以參考書中的延伸閱讀以瞭解進一步的資訊。
在第 4 章相關性中,確認兩事件間的因果關係必須透過 (控制組和對照組) 實驗,有時候很困難;所以作者強調不應再拘泥於「為何如此」的因果關係,而是注意「正是如此」的相關性,例如亞馬遜 (Amazon.com) 的書籍推薦。但是,應用此觀念時要小心,例如書中 Target 預測顧客未婚懷孕的例子,懷孕和購物行為的產生或改變是有因果關係的;同樣的道理,地下管道的電纜因年代久遠而起火燃燒、導致人孔蓋爆飛也是有因果關係的 (註 2)。所以運用大數據時,除了專業技術外,也需要領域知識以瞭解可能的問題所在;Nate Silver 在其書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冰淇淋和森林火災有相關 (都發生在暑期),卻沒有因果關係;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的邏輯概念或領域知識,可能會得到極為錯誤的結論,例如推論買冰淇淋後想放火燒森林。
書商的介紹
汽車烤漆的顏色能告訴你,這輛二手車的故障率高低嗎?
市政府要怎樣清查,才能迅速找出有致命危險的人孔蓋?
從谷歌的搜尋字眼,怎麼預測流感疫情的蔓延?
要回答這些問題,關鍵就在於巨量資料(俗稱大數據)。
「巨量資料分析」是一門新興科技,能夠解讀和預測無數的現象,包括預測機票的價格、好萊塢新片的票房、你家裡的青少年是否未婚懷孕!也能協助診斷早產兒的健康情況,探查收入高低與幸福快樂的相關程度,幫忙規劃快遞的送貨路線、電動車的充電站應該設置在哪裡,還能用來發展自動導航的無人駕駛汽車、以及「從駕駛人的臀部形態判斷是否為車主」的防盜系統,也能夠快速進行多種語文的互譯……
兩位最頂尖的大數據專家,真正掌握到巨量資料思維的精髓,在這本書裡,清晰曉暢的解釋了巨量資料是什麼,它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對經濟、社會和科學會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又能夠做些什麼,趕搭上這波新潮流,同時也懂得保護自己,避免個人資料和隱私受到侵害。(註 1) 使用 Google 搜尋,便可以發現 Big Data 有多種中譯。
(註 2) Cynthia Rudin, et al., Machine Learning for the New York City Power Grid.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34, No 2. February 2012.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