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018

美廉社的經營

吳美觀整理,全聯、頂好踩不死!美廉社活下來 背後沒說的「4大秘密」,中時電子報,2018年05月17日
台灣的超市賣場競爭激烈,除了大家熟悉的全聯、頂好外,還有一家隱身巷弄「現代柑仔店」美廉社也殺出重圍,不僅計畫2019年IPO掛牌,日前還被日商住友商事(Sumitomo Corporation)以45億日圓(約12.3億元台幣)買下22%股權,擴大布局台灣市場。 
美廉社據點設在社區巷弄裡,外觀看似不起眼,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全台逾600家門市,這間長青小超市能不畏本土超市全聯、頂好,以及外商好市多、家樂福的夾擊而屹立不搖,有網友歸納4大存活的原因。 
1、商品少見且較多樣化:裡面有賣一堆外面通路不容易找的東西,還有一些很奇特的進口零食,一般通路不容易看到,在這都買的到。 
2、有即期商品特價:相較於逛大賣場商品又多又雜,還不見得能撿便宜,美廉社能夠打中「核心需求商品」。不僅賣的東西有特色,常有壽司米、1元水餃的好康,最厲害的就是有快過期商品特價。 
3、巷弄內展店 租金成本較低:鎖定巷弄開店,租金便宜多了,離家很近,不用走太遠,所以做的不是過路客,而是讓厝邊鄰居走個幾步或下樓就能買。 
4、酒類和飲料等商品較便宜:進口啤酒超棒der,又常常2瓶特價,菸、酒和生鮮,不僅價格便宜、品項又多,同時能精準抓住消費者需求。
蔡茹涵美廉社年收百億關鍵字:「夠了」商業周刊第1593期
「因為我們最核心的商業模式,就是在『夠了』這兩個字,」邱光隆說。
他的構想,是將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挪用到消費情境:一個人願意支付多少錢購物、買到品質如何的東西才會滿足,完全是因他的收入而異。而美廉社的策略,就是精準掌握金字塔底層最大宗消費者的「夠了」需求,滿足感太少,客人會抗議;滿足感太多,一來對目標客群沒有意義,二來可能導致成本增加,「我們要做的,就是最多數人心目中的acceptable(可接受的品質),放棄那批要求更高的客人。」
換句話說,看似毫無變化的店面,就是精算出那條「夠了」的線,省略所有相對不重要服務的結果。
舉例來說,門市位於住宅區巷弄間,外觀毫不光鮮,卻能將租金占成本比率壓至個位數。接近兩百公分的貨架看似影響空間感,卻能直接將所有存貨往上堆,一來方便快速補貨,二來還可省去建置倉庫和後台辦公室的成本,因為幾乎所有班別,各門市都只安排一人。
美廉社在店租、人事、設備上極其精簡,將火力集中在消費者最關心的環節:商品。為避開價格戰,邱光隆直接成立進口部門,從丹麥、芬蘭、智利各地進口商品,如啤酒和零食等,毛利約為國內同品項的兩倍。如今,獨家商品數量和營收占比皆已達近兩成,在業界僅次於好市多。...
這個邱光隆口中「看起來很陽春」的電商,脫胎於美廉社既有的換金幣行銷活動,宗旨是舉凡加入會員,就可依照來店次數累積金幣,去兌換棉被、電視、除濕機、熱水器等店內沒有銷售的實用物品。蔡達倫透露,推行四年下來,他們已累積了大量的數據:「這讓我們知道,美廉社沒有賣、但美廉社客人會很喜歡的東西有哪些。」 
有了數據庫做為選品基礎,他更進一步,找上智能櫃公司「掌櫃」合作。伴隨著一個個200多公分高的巨型橘色櫃被搬入門市,點進官網,會員就能從中選購店內沒販賣的產品,產品送達距離最近的門市後,會員可到店裡,付款給美廉社店員,再到智能櫃自助取貨。 
「這一點也不fancy(豪華),但卻是最適合我們的方式!」邱光隆分析。 
第一、 多數實體通路轉做電商,至少得花營業額20%做行銷費用,在線上重新尋找客人,以美廉社百億規模換算,至少就得花20億元。但現在的做法,是直接鎖定平均一週來店消費1、2次的100萬活躍會員,連數位廣告都不用刊登。 
第二、 物流配送由掌櫃負責,店內不用新增多餘人力。省去金流,堅持讓客人到門市付款,則是藉機再次強化門市店員與社區婆婆媽媽關係的優勢。為了讓店員們自發性推廣電商,平台與實體門市的業績甚至採合併計算。 
第三、 因降低架構金流物流的成本,又將600間實體門市做為倉儲點,儘管基期仍低,但上線第一個月即獲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