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2016

如果時光倒流,李遠哲還願意回來嗎?

藍麗娟,如果時光倒流,李遠哲還願意回來嗎?寫在中研院闢謠李遠哲退休金之後,民報,2016-07-05
前言:為澄清不實報導,中研院再次闢謠,已退休的李遠哲分別只領過一次退職金 (約400萬),與一次退休金 (200萬),不能領取月退俸,亦無流言之終身領取之年終獎金。
2016 年此刻,如果時光倒流,當年的李遠哲還願意回台灣嗎? 
1994 年 1 月,李遠哲回台接任中研院院長。柏克萊加大化學系的同事並不看好這位 1986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選擇,覺得台灣不是做研究的好去處。他是柏克萊加大教授最高薪,但他相信能夠把中研院的學術研究提升到國際地位,放棄柏克萊加大優渥的學術環境與退休制度,回台服務。 
他上任就依法放棄美國籍 (1976 年加州大學為他申請),任內第 6 年,中研院大幅提升的研究水準就登上頂尖的《科學》(Science) 期刊專文報導。中研院區從院內人士譏評的「大雜院」,成為兼顧生態與美學綠意的環境。 
中研院長向為終身職,他力推任期制,就任7年通過《中央研究院組織法》改為 5年一任,連選得連任 1 次。在任 12 年間,中研院的分生所,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原分所,醣蛋白研究,人文資訊的 GIS 等皆做出國際領先的研究。他不獨厚中研院,主持的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獎助旅外學者回國內各大學與學術機構工作,也鼓勵國內優秀學者,總獎助人次達 273 人次,提升整體學術水準。 
2006 年,他從院長退職前夕,卻發生一件事。中研院評議會開會,10 位評議員臨時動議並決議通過修改相關規則,讓中研院延攬全球性殊榮學者的年齡更具彈性。當時李遠哲出差國外,毫不知情。 
根據《中央研究院組織法》,評議會位階高於院長,院長也不能是評議會主席;也就是說,前述決議即使是院長也無從推翻。但特定新聞媒體罔顧於此,仍不實報導他為「自肥」,此後至今 9 年,不實報導變種成離譜的「李遠哲終身爽領 150 萬年終獎金與 50 萬月退俸」之謠言,近來還出現在某大報社論及一些資深媒體人的評論。連年金改革委員會的某位委員也用這些謠言點名他。 
今年 6 月 29 日,中研院出面闢謠,Q&A,已退休的李遠哲分別領過一次退職金(約 400 萬),與一次退休金(約 200 萬),服務 22 年也無法領取月退俸或年終獎金。已退休的李遠哲沒有任何來自中研院的收入。 
一位旅美學者見報感嘆,台灣為何總是有這麼多謠言,傳遞如此迅速,還迷惑許多人的理智判斷?依常理判斷,李遠哲若真要「自肥」,當初放棄美國終身職教授,推動院長任期制豈不是多此一舉?各國以 100 萬新台幣月薪也很難聘到諾貝爾獎得主,中研院待遇算是「自肥」嗎? 
事實是,李遠哲自院長退職時,婉拒中東、日韓與美國不少大學高薪聘任。外國想網羅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的一整掛學術成就與人脈,他不為所動。他接受新任院長新聘,在中研院指導研究,合作之團隊與學生皆做出國際性成果。領取不及美國名校的1/2甚至1/3薪水,也沒有計較。 
當台灣人焦慮缺乏國際能見度之際,2008 年,李遠哲代表中研院競選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 (PresidentoftheInternationalCouncilforScience,ICSU),突破外交困境高票當選;此後 7 年半奔波於台灣、巴黎 ICSU 總部和世界各地。 
ICSU 是國際最大非政府暨學術組織,有 121 個國家會員國及 32 個科學聯盟會員,堪稱「科學界的聯合國」。他領導國際學術合作、國際科學政策建言、洲際科學協調、提供發展中國家科學建設資源;成立數個國際研究中心並推動整合環境、生態、人類社會有關全球性研究團隊,創立全球跨領域「將來的地球」(FutureEarth) 大計劃對抗全球暖化;還出席里約加二十 (Rio+20) 聯合國大會,代表科技界致詞。 
他以「台灣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及 ICSU 會長」身分,大量提升我國的國際能見度,讓台灣不被不公平的對待。此一成就,至今台灣沒有任何人能做到。 
2015 年,他從中研院退休,選擇擔任義工,和人民站在一起。日本知名學術機構高薪爭取他主持,他一再婉謝。22 年來,這位拿著我國護照的國際成就人士,默默為出生成長的土地及世界奉獻,如今卻被迫澄清前述的不實報導,情何以堪? 
如果時光能倒流,2016 年的李遠哲會勸 1994 年的李遠哲回台灣來嗎?期待社會能還給這位貢獻者一個理性與公平對待。(作者藍麗娟。曾任電視編輯與雜誌記者。現為自由作家。2016.7.4.)
吳豐山唾沬殺人風傳媒,2016 年 07 月 06 日
一、迄今唯一得到諾貝爾獎殊榮的台灣本土科學家李遠哲博士,在公元兩千年首次政黨輪替後,成為部份人士洩憤的對象,說他胡亂規劃教育改革,並指他讓理當學術中立的中央研究院介入政治。 
最近由於翁啟惠院長未能妥善處理浩鼎生技公司股票,翁院長黯然下台之餘,引薦翁啟惠回台服務的李遠哲博士再一次成為部份人士攻擊的對象,說他修法圖利自己,貪得無饜,終身領取每月五十萬高薪和每年一百五十萬元的年終獎金。 
二、李遠哲當年主持教改委員會是受政府之託,眾多委員來自各方。委員會檢視當年大學錄取率偏低,復鑑於加強科學研究能力才可配合國家長遠發展,所以最後向政府提出廣設高中和大學的建議。這份建議書到了行政和立法部門手裏,民粹政治發酵,大學數量掌控漫無章法,如同當年銀行開放、航空公司開放、證券公司開放,一概盲目鬆手。不過當時大家知道這是執行者的責任,沒有人把罪過推給建言者李遠哲。一直到兩千年李遠哲公開支持民進黨,導致國民黨失去政權,才開始有人把批判的箭頭轉向他。可是十六年來,李遠哲幾乎不辯一詞。 
三、做了十二年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李遠哲臨任滿下台之前自己修法圖利自己嗎?
事實是民國七十九年吳大猷當院長的時候,就修正「中央研究院組織法」,增訂了「特聘研究員」制度。 
事實是民國九十五年,李遠哲院長出國,副院長劉翠溶主持的評議會上,有十位評議員連署臨時動議,引進國外經驗,增訂「獲全球性學術殊榮者新聘為特聘研究員,不受年齡限制」、「年滿七十歲後由院長提報院務會議審議聘期,但每次以五年為限。」由於評議會是中研院最高決策機構,不管李遠哲認不認同,他都無權更改。五十萬確是厚酬,但科學界都知道,李遠哲如果願意背離桑梓,美、日會給他倍數待遇。 
更清楚的是李遠哲已於一0四年十二月底提前完全退休,退休前也沒有每年年終獎金一百五十萬這回事。當年院長任滿時,由於中央研究院院長是「政務人員」,只有兩百多萬「退職金」,沒有退休金。其中一百萬可以十八%優存,但李遠哲放棄。待到特聘研究員不續聘時,李遠哲跟一般研究人員一樣,只領了一百多萬「公保養老給付」。 
四、十幾年來,筆者一直不解:
  • 受政府之託,費心費力主持教改研究,按時程提出研究結論和建議,這是應該發獎狀的事,怎麼會變成打屁股?
  • 得到諾貝爾獎的人在行有餘力的時候,走出象牙塔,對國家社會付出關懷,這是各國諾貝爾獎得主共同信仰的寶貴情操。李遠哲博士當年希望台灣向上提升,所以個人選擇了支持對象,一如他以七十五高齡仍願賣老命出任國際科學家協會理事長,在台北和巴黎之間辛苦飛行,是一種付出情懷;這又有什麼錯? 
  • 李遠哲支持民進黨,導致兩千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是事實。可是當陳水扁出醜之後,李遠哲一本良知,立即公開發表聲明,義正詞嚴要陳水扁「知所進退」;這是典型的「光風霽月」;試問,有幾個人做得到?
筆者的感慨之一是:在民主自由的台灣,每個人都可以喜歡張三,不喜歡李四,或討厭王五,可是怎麼可以濫用自由到任意捕風捉影、指鹿為馬、顛倒是非、人身詆毀的地步? 
筆者的感慨之二是:台灣向來缺乏典範人物,李遠哲科學研究成就可觀,更難能可貴的是人格高潔、胸懷開闊;到底是什麼一種心態使得少數幾人認為非把他鬥臭不可? 
說一件沒人知道的事。 
李遠哲院長任上,有一次筆者與李院長同車,外面下大雨,車內竟下小雨。問李院長何以故?李院長說有一筆換車預算,他叫總務處拿去優先購買一輛比較急要的公務車。稍後不久,我跟陳水扁總統提及此事,隔天陳總統從總統府調了一輛車子供李使用。李用了兩天以示尊重,第三天原車奉還,繼續使用那輛會下小雨的老車子。 
*作者為前監察委員
吳鳴,臉書
 李遠哲院長,讀書人風骨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1994 年返臺任中研院長的李遠哲,2000 年後成為部分不同政治取向者的針蕊,李院長都默默承受。從教改到退休俸,我希望批評者能持平以論。
  
1996 年教改會將結束前,我受教改會執行秘書曾憲政教授之託,協助整理教改總諮議報告書,從 7 月到 9 月,每周與李院長開會,嚮慕其讀書人風骨,迄今未改初衷。此後,教改二十年,挨罵無數,包括許多教改既得利益者,諸如因廣設高中和大學而得進入杏壇者,以及因此得能升學的青年學子,亦隨風起舞,口誅筆伐,我看了只能苦笑。
  
這是我首次公開坦承自己是教改總諮議報告書的整理者,二十年來教改一路受大眾和媒體批評,心中有痛,口不能言。我鮮少議論時政,蓋係謹守史學工作者之基本倫理,在未獲得一手資料前,不捕風捉影,不見到影子就開槍。但當媒體和心有成見者信口雌黃,我仍願選擇相信李院長。
  
吳豐山和藍麗娟的文章,說出我的部分心聲,以及有些我原本不知道的事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