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2017

台積電的生產週期

五月底的2017年台灣技術論壇,台積電首度揭露部分先進製造的秘密。首先,共同執行長魏哲家在主題演講時透露,台積已將當年熱門的大數據、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在製程管理,「都是為了降低我們的cycle time(生產週期)。」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去年接受《天下》專訪時,也曾強調「在我們公司裡,生產週期很重要。」 
當前最先進的IC,內部結構像是一個層層疊疊的千層蛋糕,做出每一層所花時間的平均,就稱為「生產週期」。 
魏哲家說,早年在180奈米的時代(約15年前),一顆IC內部只有25層,但是生產一層得花上兩天。當前最先進的10奈米手機晶片,內部已高達80層,如果一層還是兩天,便代表一個產品要160天、將近半年才做得出來。「沒有人肯等你的,」魏哲家說。 
他說,現在台積電10奈米的生產週期目前約1.1到1.2天。「我有一個夢想,以後要做到一層一天,不能再長,」魏哲家強調。 
生產週期已是產業勝負關鍵。一位台積客戶主管表示,格羅方德的生產週期約比台積慢上30%,這不但代表同樣一個廠,台積可多創造三成營收,客戶產品上市的時間,也可快上將近一個月。而一個月,在變化快速的智慧手機業,往往就定生死。 ...
然而,為何台積電的製造能力能夠遙遙領先對手? 
答案在技術論壇另一個演講。台積十二吋廠技術委員會處長黃裕峰,主講台積電的「智慧精準製造」,也就是類似「工業4.0」的概念。 
他表示,台積先進製造環境已採用「獨特的專家系統,和先進演算法,類神經網路自我學習的模式」。 
在工廠管理部分,10奈米產線收集的資料量,是過去40奈米的10倍。台積電以大數據與機械學習的方式,善用這些資料。 
以一個月產30萬片的晶圓廠為例,場內三千台生產機台,每天會產生八百萬的派工命令,台積電的工廠管理系統,可以在一分鐘之內計算出最佳的生產排列組合。成果是,準時交貨率99.5%,產品生產週期1到1.2天。 
第二,是製程精密控制方面,隨著電晶體的尺度小到逼近物理極限,製程要控制的厚度變異量,甚至比一個原子要小。10奈米世代與28奈米相比,控制參數多上20倍。 
因此,每台生產機台裝了上千個感測器,台積電更發展出精密的調機系統,大數據分析過去累積很多調機記錄,再根據當下的機台狀況,即時回饋一個最佳的調機參數組合,例如溫度、氣體流量、電流等。 
第三,工廠一致性(fab matching),要確保在不同廠區生產的客戶產品品質保有一致性。因此隨時監控不同廠區的機台參數,找出生產狀況最佳者,「找出好的模範生,所有人跟他學習,學完之後,就成為我們未來的標準,」黃裕峰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