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2017

全聯的服務系統

「Peter、Peter,聽到廣播請至收銀台協助收銀⋯⋯」這大概是在全聯購物排隊結帳時最常聽到的廣播!不是購物推銷的促銷宣傳,也不是協助客戶找尋產品的廣播訊息,而是呼喚著員工協助擁塞的結帳人潮,然後可以看到所有結帳的消費者臉上鬆一口氣的表情(謝天謝地,終於可以快一點了)。
這樣的排隊人潮往往是下午5點持續到晚上8-9點左右,更不用說貨架常常來不及補貨留下的空白,或是在窄小貨架空間中不斷說聲「抱歉,借過」的消費者彼此擦身而過。... 
一、全聯開拓了新局面,還是陷入轉型的困窘? 
當超市成為台灣消費者採購生活必需品、生鮮蔬果的必然選擇,而全聯又在其中扮演著超市龍頭的角色。該如何看待全聯當前的表現?零售市場真的會往超市超商化前進嗎? 
回歸到消費者看待「超市」的角度不外乎五大構面:商品選擇多寡、人員服務良窳、店鋪整潔與否、空間舒適與否、排隊等候時間。東方研究集團即以此五大構面,檢視消費者在網路上如何評論全聯的表現! 
商品選擇性足夠,人員服務、店鋪整潔、排隊等候 尚待優化 
東方研究集團透過東方社群的網路社群聆聽中發現:在五大構面上,2016年迄今與全聯相關的討論篇數共計有4939篇。其中,商品選擇多寡是消費者熱議的首要重點,占全部討論量的42%;有趣的是,隨之而來的討論重點聚集在關於排隊等候的討論,占全部討論量的30%;而以零售服務業來看向來看重的 ── 人員服務、店鋪整潔、店鋪空間等三項指標,加總後仍佔不到整體討論聲量的1/3(約28%),顯示「排隊」受到的關注偏高。 
以討論聲量的情緒指標來看(P/N值,正面聲量文章數 / 負面聲量文章數,若大於,表示正面情緒較高,若小於1表示負面情緒較高),此五項構面中,商品選擇的P/N值2.1,表現不錯;但在人員服務、店鋪整潔、排隊等候則差強人意,僅約在P/N值為1的表現水準,代表相關討論串中,消費者好評與抱怨的比例各佔一半,而其中,排隊等候擁有高達30% 的討論聲量,而P/N值的表現卻是五指標中最差,表示其中的負面能量不在少數!... 
二、全聯向超商看齊,推出多元服務真的好嗎? 
以目前的態勢來看,全聯若要仿照便利商店,以多點的強勢優勢提供更多元的服務,恐怕是雪上加霜更勝於錦上添花,只會讓消費者黏著度惡化。試想,當消費者提著一籃子的沉甸甸商品,但耗了更長的結帳時間,只為了等待前面的人買杯熱騰騰的咖啡,或是順便繳交電信帳單,又怎麼可能耐得住? 
超市、超商本質大不同 
「便利」是超商提供消費者的最大銷售賣點,以零食、飲料、或是生活用品都是小包裝、單物件呈現,方便消費者直接拿取,即便是在熱食、鮮食,也是以快速解決一餐為主要的產品組合;但超市主要提供「家戶」所需的生活必需用品,包含柴米油鹽醬醋茶、大罐裝的飲料 / 鮮奶 / 礦泉水、蔬果魚肉,或是大包裝的家庭清潔用品,如洗衣精、地板清潔劑等等,「便宜」、「划算」往往是其中主要的行銷思維。 
今天去全聯買菜,拿了一小包米想說這樣這重量剛好能負荷扛的回家,結果結帳時店員刷了那包米然後說:「小姐這包米買一送一喔!」 ......這大概是我生平第一次不想聽到買一送一(轉載自Plurk搜尋) 
逛便利商店和逛超市,是截然不同的消費行為 
就此兩種業態脈絡,所產生消費者行為截然不同!在超市常常看到消費者提著滿滿蔬果、調味品的購物籃,另外再提著一桶礦泉水,其重量往往讓手指發疼、雙臂微麻,恨不得快點結帳;但在超商中最常見的景象是:消費者多半是單手徒手可以拿取的物品,如一瓶飲料、一個便當,輕輕鬆鬆地等待結帳。 
因此,超市與超商的消費者平均結帳時間就有很大的不同:
超商購物量小,結帳速度快;超市購物量大,結帳速度慢
超商可用悠遊卡、iCASH等塑膠貨幣,結帳速度快;超市用現金和信用卡,結帳速度慢
超商商品體積和重量小,方便拿取;超市商品體積和重量大,不利久拿 
以上三件事,造成超市和超商消費者的排隊耐心有巨大的差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